行業動態
互聯網+城市模式升級南京規劃建設展覽館
文章來源:中國江蘇網
12年老館功能滯后
“近12年了,由原江蘇展覽館改造而來。”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主任陳學武介紹,緊鄰1號線地鐵站,往玄武湖必經之路上的老館,隨著時間推移,展陳展示、服務功能等已明顯滯后于城市發展,與南京城市形象不相匹配。同時,館內的基礎設施設備老化嚴重,最近高溫天,展覽館里的空調卻因老化沒法運作,直接影響市民到此參觀學習。
“金點子”征集廣納建議
今年開春以來,規劃建設展覽館啟動展陳更新“金點子”征集活動,目前“重塑我們的展館”意見征集已經結束。據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副館長師擎介紹,上百封圖文并茂的郵件和信件涌來,目前共評出金獎1名、銀獎2名、銅獎3名、參與獎10名,金獎獲得者殷曉峰還成了展覽館改造的特別顧問,他的建議就包括被最終采納的VR體驗廳。
大門改向西邊中央路設計更人性化
閉館改造在即,究竟未來的新館如何煥然一新?
陳學武介紹,直觀的改變首先是展館主入口將由目前的南門改到西邊的中央路上,如此一來,可結合展館西廣場的改造,綜合出新。
未來,序廳在一樓,“內部布局有所變化,現在的空間比較小,將來還會增加文化互動空間?!标悓W武介紹。
二樓主要是歷史廳、規劃展示廳和主沙盤展示廳,以規劃為主線,綜合城市建設發展,突出城市展覽館的綜合性、專業性和普及型,借助圖片、模型、數字媒體等手段,展示南京城市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。就市民來看,明年上2樓,會看到主城沙盤模型變大了,陳學武透露,“目前的沙盤模型有700多平方米,未來將增大到1000平方米以上,北至六合,南至空港溧水,通過沙盤模型可一覽無余”。
三樓為沙盤影片觀看區和多功能廳,可舉辦城市文化交流、學術報告和規劃研討等面向社會的、多元化的延伸服務活動和功能策劃。此次改造項目技術負責人顧忠介紹,新的布展流線順暢,將避免出現人流交叉現象,強調人性化,配備無障礙設計。
與各大文化場館共享的智慧館
智慧南京與科技成果的融合體現,在新館中必不可少。
師擎介紹,改造后的展覽館將力爭再樹行業標桿,成為城市文化的新地標??朔砸巹澖ㄔO為主題的局限性,參照國際模式,將展覽館定位為城市綜合性展館,打造南京“第一站”的窗口作用。展覽館擬在全國率先采用互聯網+城市模式,同時引入數字媒體技術、VR技術,開展趣味性的展陳項目,豐富展館功能,吸引不同年齡的參觀人群;新館還會與城市各大文化場館信息串聯,增設便民查詢,共享文化碩果。
預計本月中旬,老館開始拆除,8月底至下月初,開始全面施工;到狗年新春前后,新館原址全新亮相,市民可一家老幼進館暢“游”南京。
對地鐵1號線玄武門站旁的南京市規劃建設展覽館,南京人都不陌生;從2005年建成開放至今,城市的規劃建設歲月變遷,均會在此第一時間“更新”。
昨天,南京市建委在館內舉行新聞通氣會,宣布從8月中旬起老館拆除改造,吸納前期“金點子”征集的優質建議,到農歷狗年新春前后,新館大門改在西邊開,內部設置也將以VR技術等智能化升級;屆時不論牙牙學語的稚童,還是耄耋之年的老者,均能在邊看邊“玩”中,對城市的“生長”感同身受。